当前位置:

世界人道主义日:来自中国的正能量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莎宁 2014-08-20 08:40:24
时刻新闻
—分享—

   2014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世界人道主义日,联合国将今年世界人道主义日的主题定为“世界需要更多”。

   2003年8月19日,联合国巴格达办事处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包括联合国特使德梅洛在内的22人死亡,150多人受伤。200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8月19日定为世界人道主义日,以增进公众对人道救援活动的认识,同时向人道主义工作者表达敬意。

   大灾大难过后,在一幕幕救援画面中,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身影:中国救援队员出现在日本因海啸和地震倒塌的房屋废墟中;中国医疗队专家出现在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第一线;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出现在世界多个热点、冲突地区……

   面对自然灾害、恶劣环境甚至威胁、恐吓,他们没有退缩,走到哪就把光和热带到哪,用来自中国的正能量驱散阴霾,温暖世界。

   这是2010年2月3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一个灾民安置点,一名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队员按照当地习俗与一名海地儿童互相问好。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新华社记者吴晓凌摄

[NextPage]

   2014年8月14日,在位于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中心的金哈曼路政府医院,中国医疗队队员在工作开始前做好防护措施。

   三周以前,这里曾经来过一名患者,呕吐、拉肚子,却不发烧,几天以后被确诊为埃博拉病例,死在了前往凯内马埃博拉疫情防治中心的救护车上。经过封闭整体消毒后,金哈曼路医院继续开放,但由于恐惧,来这里看病的人少了。目前,在这里工作的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仍坚持上班,接诊病人,每天从上午九点工作到下午三点,中午没有休息。近期,西非埃博拉疫情日益受到关注,迄今已夺走逾千人生命。疫情已经给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三个国家带来经济损失。新华社记者林晓蔚摄

[NextPage]

   2014年8月17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隆吉机场,一名机场工作人员为中国援助塞拉利昂临床医疗专家组成员徐道妙测量体温。

   当天,中国援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临床医疗专家组乘机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根据中国国家卫计委统一部署,本批专家组由湖南省派出,共有3人,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徐道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专家沙新平、长沙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家张恒。新华社发

[NextPage]

   2012年4月3日,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的卡姆祖医院,两名来自中国陕西的医生在医院里忙碌。

   马拉维人口约1300万,据马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10%的人口面临艾滋病威胁。2008年以来,由陕西多家医院联合派出的中国医疗队来此开展医疗援助活动。他们参与了马拉维卡姆祖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放射科等主要科室的治疗活动。  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NextPage]

  这是2013年9月21日,在津巴布韦东部的穆塔雷市,一名津巴布韦妇女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到中国医疗队义诊活动现场。 新华社记者许林贵摄

[NextPage]

   2011年3月15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运送遇难者遗体。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向日本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并提供紧急救灾物资等。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NextPage]

   2011年3月28日,在日本成田机场,工作人员在搬运中国政府第二批对日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而引发海啸。按日本媒体说法,这是日本有史以来遭遇的最严重自然灾难。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NextPage]

   2009年2月26日,一名中国维和部队战士正在为利比里亚考斯卡贝斯社区的篮球场划线。当日下午,中国第八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20多名官兵利用业余时间到考斯卡贝斯社区帮助孩子们修缮篮球场。新华社发(崔万成摄)

[NextPage]

   2011年11月28日,在黎巴嫩与以色列临时边境“蓝线”附近,第九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扫雷分队爆破小组长正在串联雷管。

   当日,第九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扫雷分队成功地一次爆破销毁4颗以色列防步兵地雷,创下了中国维和部队赴黎5年来单次销毁地雷最多纪录。此次销毁作业地点位于扫雷分队在黎南部阿拉米亚村的一个点位B28区。这里曾是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军方布设的防步兵雷场。经过近30年的雨水冲刷、地形变化和以色列施工时的机械破坏,地雷的埋设深浅、位置都有了较大偏移,原本规律的单雷雷带(一条雷带初始布设时一定距离内最多只有1颗雷)就渐渐形成了“雷群”。新华社发 (陈智摄)

[NextPage]

   2006年6月,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的官兵们在执行运输任务的途中,合力推动陷在泥中的车辆。 新华社发

[NextPage]

   2013年3月12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马克莱莱医院,中国援刚医疗队队员张德胜(后)同一名刚果(布)医生一起查看患者的X光片。新华社记者孟晨光摄

[NextPage]

   2012年4月3日,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的卡姆祖医院,来自中国陕西的外科医生鲁琪(中)为一名患者做手术。马拉维人口约1300万,据马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10%的人口面临艾滋病威胁。2008年以来,由陕西多家医院联合派出的中国医疗队来此开展医疗援助活动。他们参与了马拉维卡姆祖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放射科等主要科室的治疗活动。  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NextPage]

   2013年11月25日,受台风“海燕”袭击受灾严重的菲律宾莱特省阿布约市灾民排起长队,等待中国医生为他们看病。这支50人组成的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23日晚到达莱特省阿布约市,并于当晚在灾区搭建起一个野战医院。超强台风“海燕”2013年11月8日横扫菲律宾中部多省,导致6109人死亡、2.7万人受伤、1779人失踪。中国派出政府应急医疗队、红十字会国际救援队和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赶赴台风重灾区从事医疗救援工作。新华社发

[NextPage]

   2005年1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驻地,一名队员从满地的烂泥和积水中走过。

   位于班达亚齐机场旁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驻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连日的大雨已使这里由绿油油的草地变成了到处是淤泥和积水的烂泥塘,给队员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激起的海潮最高超过30米,波及印度洋沿岸十几个国家,造成约23万人死亡或失踪。新华社记者龚兵摄

[NextPage]

   2010年9月14日,在巴基斯坦南部特达地区,准备启程回国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员在驻地同巴基斯坦工作人员相拥道别。2010年巴基斯坦爆发持续一个多月的特大洪灾。中国国际救援队分两批分别于8月27日、9月14日抵达巴基斯坦南部受洪灾最严重的特达地区展开医疗救助。新华社记者周磊摄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莎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红网新闻频道首页